背景现状

政策引导

【中办、国办印发《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》】

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坚持以人为本、能力为重、质量为要、守正创新,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、多通道成长、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,推动职普协调发展、相互融通,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、多样化成才;坚持以教促产、以产助教、产教融合、产学合作,延伸教育链、服务产业链、支撑供应链、打造人才链、提升价值链,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、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;

构建央地互动、区域联动,政府、行业、企业、学校协同的发展机制,鼓励支持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和重点行业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,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上先行先试、率先突破、示范引领,形成制度供给充分、条件保障有力、产教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。

产业需求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

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,为实现这一长远目标,将着力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,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,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,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,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;

培育壮大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区块链、云计算、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,提升通信设备、核心电子元器件、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。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,在智能交通、智慧物流、智慧能源、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,鼓励企业开放搜索、电商、社交等数据,发展第三方大数据服务产业,促进共享经济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。(自治区、直辖市)和重点行业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,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上先行先试、率先突破、示范引领,形成制度供给充分、条件保障有力、产教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。

面临的挑战

职业院校信息类专业“岗证赛课”如何融通?

职业教育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如何融合入相关技术岗位?
课程设计如何与产业需求接轨?

职业院校信息类专业顶岗跟岗如何开展?

合作企业没有产业能力,无法参与人培方案修订。
不同于劳动密集型行业,职业院校学生跟岗顶岗如何开展。
合作企业由于不是行业企业,无法提供权威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。

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下,职业院校信息类专业如何定位?

在当前政策背景下,职业教育信息类专业如何定位?
信息类专业如何参与专业群建设,办出特色?

职业院校信息类专业社会服务如何开展?

对外服务项目单一,只有培训类业务。
教师和学生没有企业项目经验,真实项目不放心交予学校。
培养的人才如何契合当地经济,服务当地?

职业院校信息类专业建设过程中标志性成果如何保障?

大量建设实训室,但专业建了几年也没有成果。
买了大量设备,技能大赛成绩没有变化。
采购的设备与生产环境脱节。
实训室建设完成但教师不会使用,利用率极低。
教学资源老旧,不符合现如今的现代技术标准。

我们的优势

机制创新

2017年至今,塔易技术以大量校企合作实践案例为基础,摸索出一套贴合职业院校发展的新路子

通过校校合作促进校与校间的紧密协作,共谋职业教育发展新高度,在资源共享、互通有无、互利互惠、互助互学和发挥各自优势、实现共同发展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;

通过校企合作有效实现多赢局面,企业发挥信息市场信息优势,助力学校将理论与实践结合,形成良好的、长期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机制。通过院校与行业协会合作,提升组织协调作用,更贴合实际行业需求,有力的保障合作的正常运行;

通过当地政府带领院校发展,可以发挥合作过程中的监督的作用;

以服务企业、提升技能、促进就业为宗旨,开展全方位、深层次、多形式的校企合作,形成校企按需组合,相互支持,共同发展,实现四方共赢的发展模式。

面向东盟新高地

省级政府以产业园区为基础,打造兼具人才培养、创新创业、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

成立政府、企业、学校、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,实行实体化运作,集聚资金、技术、人才、政策等要素,有效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规划、人才培养规格确定、课程开发、师资队伍建设,共商培养方案、共组教学团队、共建教学资源,共同实施学业考核评价,推进教学改革,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

搭建人才供需信息平台,推行产业规划和人才需求发布制度,引导职业学校紧贴市场和就业形势,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,促进专业布局与当地产业结构紧密对接;

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,打通科研开发、技术创新、成果转移链条,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,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、产品升级。

合作专业

网络安全专业
软件技术专业
计算机网络专业
物联网专业
大数据专业
云计算专业
计算机应用专业
人工智能专业
移动应用开发专业
通信技术专业